“胡博士與我們企業‘聯姻’以來,開展了漲斷連桿、曲軸拉瓦等10余個技術項目攻關。他出站以后,也與我們常態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我們一有產品研發制造上的問題,就會與他聯系,共同研究技術解決方案?!苯?,在威海市舉辦的山東省博士后科技服務團威海企業行活動中,博士后青年人才來到文登區天潤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交流,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夏麗君說。
夏麗君提到的“胡博士”是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副教授胡玉平,于2009年“入站”天潤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展項目研究。在站期間,胡玉平負責的曲軸拉瓦項目,通過系統設計分析和實驗評估,解決了發動機拉瓦問題,企業單個產品銷售額增加5000余萬元。
夏麗君介紹,天潤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來,先后培養了9位博士后研究人員,專業領域涉及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動力機械與工程、材料加工、機械電子等。博士后及其團隊參與研發的新產品實現銷售收入逐年增長,去年達到8億元。
博士后是青年人才中更具創新能力、創業潛力和發展動力的群體,博士后工作站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有效載體,是催生企業創新發展動能的有效途徑。2020年,威海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博士后創新創業服務聯盟”,大力支持像天潤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科研型企業設立了5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實現了全市重點產業領域博士后科研平臺的全覆蓋。截至目前,威海市累計招收博士后253人,在站科研項目達到120余個,博士后科研群體已逐步成為威海市區域創新城市建設最具活力的創新引擎。
建強招才引智載體,威海市不斷強化資金要素保障,聚焦營造最優質的人才發展環境。威海市人社局人才開發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威海今年出臺博士后新政,從“建站、科研、生活、購房、導師獎勵”等環節,對新設立的博士后科研平臺,給予10萬元建站資助;對到威海開展博士后項目研究的,給予每人每月5000元生活補貼,并擇優給予最高20萬元的科研項目資助;對獲得國家、省博士后科研項目資助的按照1:1的比例給予配套支持。